首页 > 小郎中混异世 > 第112章 本县无能

我的书架

第112章 本县无能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12章 本县无能

秦朗喝的醉醉熏熏被好白等人一阵恭维又热烈恳请,又觉得实在执奉侍郎太小太小了,就点头应下了。

他这一开口,好白可就乐开了花,连忙招呼人伺候笔墨纸砚,由写字最好的老三墨鹏举执笔书写了一封花团锦绣的聘书。

让秦朗拿出皇帝刚刚御赐的青铜双蛇男爵印信给盖上公章大印,还签上了大名。这一封爵函就算正式成立了,有了这个水月姑娘就算是秦朗这个县男爵爷的府中聘用的一个收税官,给品从九品,等同朝廷从九品俸禄。

这个诸侯家里封的官吏,不叫做封,都叫聘,属于聘请的人才来治理打点封地的。朝廷不会给任何俸禄,那都是诸侯自己支付的。

别看朝廷不认这种爵下爵,可是地方上老百姓眼中那是认可的,封爵封地,那就是有封地的贵族,生活在爵爷的封地里面的子民统统都是人家治下之民。

从此不是大夏子民了,因为他们从此不对大夏履行纳税和服役的天然义务。在法理上看丰城还是大夏领土,实际上那地方的子民已经是丰城县男家奴。

在朝廷拜爵诏书下达到了丰城之时,全城百姓都出来敲锣打鼓起来,他们子子孙孙好几百年了都是原本樑家臣子家奴。

对大夏朝廷的接受程度非常低,在他们根子骨里面他们就是郡王家子民,只是郡王是大夏朝的罢了,天子太远,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有自己这边收税的郡王才是主子。

几百年了,这地方就没有天子一说,就是樑家最大。樑家覆灭之后,大夏才设置丰城令来当作一个城来管理,还因为这地方是有谋反势力的,所以一次次降级一次次压榨。

里面的官员都并非本地人,朝廷官员任命都是异地做官,哪里能和地方势力结合,当地百姓对父母官认同度非常低。

只不过都惧怕朝廷的威慑,那带血铡刀可吓破人胆。现在丰城又有了新主人了,而且还是他们丰城本地木作营出身的人啊。

那就是土生土长本地人了,这乡土之情割舍不断,自然会照顾当地百姓了。按照惯例,这爵爷新晋,少了免税一年,多了免税三载,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啊。

而且这位新爵爷还是年轻人,可以活好几十年,这相当于家里两三代人都能享受福泽,至少爵爷这一代,丰城的朝廷税务全免了,不用出远役。

老百姓不怕税,大夏的税务并不太重,而且丰城吏治非常好,下面官吏不敢乱收税的。主要怕徭役。

这徭役里面最怕远役,就好比去西南州送粮或者修粮道,这可就要人命了,一去数年家里田地荒废,没有壮劳力,家里又要按照平时纳税,一下子家里就垮了。

大夏的大规模国家建设都是动用地方劳役,一旦劳役不足就从别的州抽调,这样徒步跋涉数千里异地生活,对老百姓来说那是滔天大祸。

有了爵爷在就不同了,这徭役再苦,也只是丰城本地,不会离家太远啊。可以说早出晚归都行,而且诸侯自己的子民进行徭役,那是诸侯给提供一切后勤保障的,这从来没有一个诸侯对自己治下子民苛责的。

无论从法律,从税务,从徭役各种方面当地子民都享受最高级别待遇,大夏之前的旧朝有规矩就是诸侯与民分食,天子太牢,诸侯食牛,卿食羊羔,大夫食鱼,百姓刍狗。

但有一日餐足,当黜同可食之。也就是但凡你这诸侯能够受百姓的供奉而吃饱饭,你就要让治下的百姓都可以人人有份都可以吃口汤。

百姓夹道欢庆,自发的在门前捧着家族牌位开始烧纸祭奠,丰城县衙可是如丧考妣,那丰城现任的县令级别的从七品主官就是张明轩张大人和县丞黄伟黄大人。

身穿朝服官袍,双眼含泪命差役把县衙的黄龙旗降下,升起青色的双盘蛇秦字男爵大旗。这就改旗易帜了,没法子啊,这地方已经不属于朝廷管辖,这个代表大夏的皇朝旗帜就不能悬挂了。

从今个开始,丰城无朝廷县衙,这地方都是丰城县男爵家私人财产了,朝廷不能开府衙朝堂的。他们这些朝廷命官也同时就地免职,原地等待朝廷吏部重新任命。

丰城别驾作为丰城最大的军事主官,也手捧从城头撤下的大夏黄龙旗跪倒在张明轩张大人面前。

手抚两面大夏黄龙旗,张明轩张大人冲着县丞黄伟黄大人怅然一笑道:“黄大人,可曾想到当初官车相送的秦朗小郎中,现在做了丰城之主,你我无片叶容身之地?”

县丞黄伟黄大人哈哈一笑道:“要说别人,某不服!那个小爵爷哈哈哈……好啊,好事!就凭那点香火情尚未熄,秦爵爷怎么也不会亏待我等吧!”

丰城县衙的刑名师爷牟后生手捧聘书,正冠跪倒说到:“客随主变,主更客替。承蒙大人不弃,末学添为刑名师爷,跟随大人身侧,受益良多。此时,牟后生请辞了,请主家谅解。”

刑名师爷那是被官员任命聘请的一种职务,并非国家编制。当地主官可以自行聘用的,用来处理各种具体事物的人那是幕僚。

师爷由幕主私人聘请,与幕主实属雇佣关系,一般师爷分为两种,分管粮食税收田亩的粮谷师爷,还有一个就是牟后生这种管理法律条文处理诉讼判案的刑名师爷。

随着牟后生拜倒交还聘书请辞,那个粮谷师爷也向县丞黄伟黄大人同样递交辞呈,所谓请辞就是交还聘书。代表着双方的雇佣关系结束了。

这是没办法的,随着朝廷大旗降下,从此丰城之地不属大夏朝堂,这地方没有了县衙,自然没有县令,同样没有你这个师爷了。

两位大人苦笑着面面相觑之后,都伸手把两位师爷搀扶起来,张明轩张大人悻悻的说到:“好了好了,两位师爷往日辛劳,我等感激不尽,这朝堂虽废,可丰城尚在。新爵开府立衙还是要的啊。两位贤才乃是本官左膀右臂,我等必竭力在爵爷面前保荐二位。说不得两位改换门庭拜在爵爷门下一样可充幕僚,就算爵爷不肯收留,只要你们愿意,可随我们左右永为幕友,此谊没齿难忘啊。”

牟后生尴尬的嘿嘿一笑,他可记得那日打秦朗板子情景,那时候自己可是使尽手段让他招供的,要是人家忌恨,呵呵了自己那里能够在人家那里讨饭吃?

人家父辈和两位大人那是有救命交情的,自己除了打屁股交情恐怕一点关系都没有,要说人家当了爵爷了还不惦记当初那种糗事?不治自己罪名就算不错了,所以牟后生摇头推拒了两位大人的好意。

张大人当然明白牟师爷为何拒绝,当日情景还如同历历在目,这才几天啊,人家已经乌鸦飞上梧桐树做了爵爷成了丰城主人了。

那时候,人家父亲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当初他是平民百姓,自己还可以加以恩惠让人家感恩戴德。现如今不说爵位,就光一个七品太平散议员外郎比他从七品县令都大了。

“本县无能,连累诸位了。新晋爵爷也是本地人氏,甚至还有人认识他,就是当初那个秦小郎中,木作营大名顶顶的秦郎中的儿子。

现在新爵爷还在北城郡,用不了多久就要回来了,各位不用沮丧,没了本县就以为断了家里生计,大家伙可不能乱想啊……”

“这整个丰城都是爵爷的府邸了,这么大的城池不会全当爵爷府,这只是一个封地罢了,你们都是爵爷治下子民,所谓铁打的吏,流水的官。本官已经撤职等朝廷吏部另行委任。可你们这些干吏啊,将来爵爷开府建衙还是要用到你们的。”

县丞黄大人笑呵呵说到:“诸位!这新晋爵爷乃是本地人,自然会抚恤众位的,衙门虽然去了,可这事情还要办。本官卸任时下最后一个令吧,各位组织全城民众和里长保长户主一起黄沙铺路,净水泼街,把丰城里里外外规整一下……那个回郡王府已经荒废很久了没法住人,爵爷来了还是要在咱们衙门下榻不是?那就本官拿出一百两银子,各位费心上下规整一番也好有个体面让爵爷来了不闹心啊是吧?”

“谨遵大人钧令,吾等必竭力为之。”

三班差役全都到岗,平时也就两班衙役执勤就行了,现在有了新爵爷即将到任,那么就打起十二分小心,每个班头带领十二个衙役再领了五十个民壮开始奔向各个坊市,全城都要打扫卫生张灯结彩准备迎接贵人。

“诸位街坊听好了,新的爵爷就要到了,想来也就这几日的事了,诸位在里长带头下,把自家这片地方都打扫干净,所需用度让你们里长去衙门说一声。……”

“咱们这条街现在出十五个壮劳力跟我走,去县衙修缮后宅,每天两餐外加二百五十文,由县丞黄大人给付。……”

“大人?这城头上现在就挂秦爵旗嘛?”一个官吏手捧一面秦爵旗帜,这是朝廷配发的旗帜,一共六套分别叫做六仪旗。

天子十二旗,王爷九旗,诸侯六旗。这是六个旗帜,用在不同地方,比如开道仪仗用的开路大旗,挂在府邸的官旗,挂在封地的封地旗,挂在祖庙祠堂门口的荫旗,挂在贵族私兵领兵出征的军旗,诸侯会盟的氅旗。

府邸官旗已经挂在了丰城县衙,现在这个官吏手捧的那一面就是封地旗。丰城的守城别驾将军也因为这丰城成了爵爷封地,他的职位也同样撤销了,不过还没有正式交接,暂时领任罢了。

摘掉头盔,擦了一把头上汗水,重重的拍了拍城墙的女儿墙垛口,别驾将军叹气道:“挂上吧,擂鼓鸣锣,放六炮升旗。”

随着锣鼓震天响起,城头的粗大的炮口吞吐浓烟,轰轰的炮声响起,这是礼炮。一队军士把写着大大秦字的男爵旗帜挂在了城楼最高的旗杆上。

守城的将军已经得到兵部的命令,他们要等爵爷抵达,只要爵爷进城他们就要陆续的撤出了,这块地方的城防工作就自动交接到爵爷手中。城门的钥匙和堪合信物都已经交给张大人保管,丰城从现在开始许出不许进,外人不再允许进入丰城。

县衙里面也是一片忙碌,刑名师爷和粮谷师爷忙的脚步点地,他们要清点刑狱和所有库存账册,这都要在爵爷来之前整理出来作移交准备。

流水官员铁打吏,说的就是官员是有任期的,少了两年多了九年,按照大夏制度,在一个地方任期到了九年就应该调动了,当然有些特殊的比如文教和医官,这些不用调动,他们基本都是终身了。

行政主官那是随波逐流不会在一个地方长久呆着的,还有就是军事主官,除非是大都督那种坐镇一州的主要将领,否则基本都会轮换一下。

吏就不同了,他们是被主官雇佣的,虽然这个官员卸任调走了,他们也失业了,可他们业务熟练啊,当地一切政务基本都是他们操办的,一个新的官员上任基本都会继续留任这些吏。

当初郡王造反,那是连累了很多吏都被查办甚至杀头,这丰城的内政体系基本就是崩溃状态,不得不重新启用一些大牢里面的吏重新安置工作,这才让丰城被朝廷接手过去。

可以说大夏是战车,州府是零件,那么这吏就是一个个螺丝钉,你调走了一个官员无所谓,就算全城的有品级官员都不在,这丰城一段时间内都会平稳过渡,他们才是真正干活的人,朝廷每一个命令下达都是他们居中调和调配,全都斩尽杀绝那是相当于至少五年朝廷对当地没有任何控制力的。

就好比那些差役一般,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差役,极少随便进来一个就当差役的。这都是祖传的活计了,这丰城大小街道,里里外外每家每户都什么情况有那些人,他们门清的很,没有他们在,一旦出了命案,你那些官员就傻眼了,派新上任的吏去办事,到了街道里面就迷糊了,什么都干不了。

这次改换门庭,最开心的不是那些老百姓,反而是吏。最早他们的家族都是世代追随郡王爷的。每一个吏的家庭子子孙孙好几百年就捧这碗饭。

朝廷的饭可比不了诸侯的饭。吏也分高低贵贱,在吏的体系中,诸侯之吏高于天子之吏。

因为吏随主官啊,朝廷给官员的俸禄那是铁定的,朝廷命官要从自己俸禄里面拿出来一部分雇佣吏,这就更少更少了。

可诸侯不同,他们开出的俸禄那是非常高的,和私有制公司一样,那肯定和国企待遇不同,虽然苦累可待遇丰厚,薪俸是好几倍的。

一听说有了新主子,虽然主子才是一个县男爵,可也是爵爷啊,这必然要重新启用他们这些吏官家族了。

吏官家族,他们没有一个当官都是世代传承专门做小吏,传承的技艺那也不是学堂学子能学到的东西,反而都是一些实际操作的真本事。

无论审查问询,朝廷制度体系,迎来送往,押解抄送还是收税田亩这都有相应的手段传承几百年了。

一大堆的差役都围在一起商讨怎么讨好新来的上官,那新爵爷他们是没有资格巴结了,可爵爷怎么也要委任几个主官的,那通商经略,刑狱典司还有治安大夫这些官位一旦定下,他们就要赶快把孝敬送上去,自己整理好自家的祖籍典册这就是履历,祖宗传承很重要,有了传承的吏,在后来被重新任命的可能性最大。

比如一个祖祖辈辈都是差役的后人,和一个新来的毛头小子都放在眼前,就算傻子也知道用这种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人有好处,他们都门清啊,不会办错事,他们知道什么事情怎么办。

当然了他们也是盘根错节那个枝蔓势力比官员还厉害好几倍,可以说触及到整个城市每个角落,他们几百年积累的人脉关系那是了不得的,谁家生了孩子是亲生还是和邻居私通的,主家都不知道,他们都清楚的很啊。
sitemap